10月19日至20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首钢园以“赋能新质生产力 共创可持续未来”为主题举办了“ESG中国·创新年会(2024)”,南网储能600995)公司受邀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发布了《2024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报告集中展示了在ESG领域表现突出的31个卓越案例,覆盖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金融、信息科技、石油石化,能源电力、建筑建材、钢铁冶金、医疗、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南网储能公司申报的案例《推进绿色电厂建设 搭建能源管理体系—南网储能聚力 ESG 工作 提升资本市场影响力》成功入选报告,获评“2024年度ESG卓越实践”。这是今年南网储能荣登“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入选南网周末“年度ESG竞争力企业”后,在ESG方面获得的又一荣誉。
据了解,近年来南网储能坚持把强化ESG管理作为治企兴企的重要内容,通过在ESG管理、ESG实践、ESG沟通和ESG评价等环节持续发力,公司发展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公司ESG竞争力和资本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环境维度,2023年,公司环保总投入达16760.14万元,年度常规水电、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电站的绿色电能发电量为1716001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17.48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204.02万吨。同时,公司全年完成5个抽水蓄能项目核准,新增核准抽水蓄能规模600万千瓦,新增签约抽水蓄能站点9个,新增抽水蓄能储备规模1300万千瓦;新建2个电化学储能站,新增装机规模31.3万千瓦,建成电化学储能规模达42.4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储备达800万千瓦,有力支撑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消纳。此外,公司还通过探索参与绿色电力交易、打造近零碳示范区、发行碳中和绿色中期票据等方式,打造绿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在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目标中发挥作用。
在社会维度,2023年,南网储能全年对外捐赠、社会公益捐赠支出193.4万元,员工志愿者人数485人、志愿服务活动时长1600小时。同时,公司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全年投入帮扶资金158.5万元,共结对帮扶6地,实施定点帮扶项目6个,派驻帮扶干部 9名,建成“南网知行”书屋 2间。同时,公司严格保障员工权益,真切关怀关爱员工,畅通发展路径,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创造包容、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携手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全年员工培训投入总额1986.1万元,培训总时长165212小时,培训覆盖率100%。全年新增就业人数 127人,吸纳应届毕业生126人。公司专业技术专家陈满获评南方周末2023“年度科创力人物”,张豪获评南方电网第四届“南网工匠”,刘涛获评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英才奖”,于亚雄获评“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
在治理维度,2023年,南网储能认真贯彻“两个一以贯之”,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会一层”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公司章程为统领、权责清单为抓手、议事规则等制度促落地的“1+1+N”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体系。公司获上交所信息披露工作评价A级(最高级别),董事会建设案例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公司所属检修试验分公司被认定为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度公司治理优秀企业。
在创新维度,南网储能2023年费用化研发投入累计2613万元,31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奖、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奖等激励。公司新增专利授权数170项,累计拥有专利授权数703项,发明专利累计授权数340项,PCT累计授权数10项。累计培养208名专业技术、技能专家,建立40余个创新工作室。《抽水蓄能多维度智能巡维关键技术》《40万千瓦700米级抽水蓄能机组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获得“总体国际领先”评价,转化科技成果44项。2023年,南网储能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科改企业“标杆”称号。
未来,南网储能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南方电网公司党组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