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5月8日公布的德州阿比林基地建设影像,展示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阿比林(Abilene)的“星际之门1号”项目的早期建设进展 。甲骨文作为核心基建伙伴的深度介入,标志着OpenAI正试图突破微软Azure的单一依赖,构建分布式算力帝国。此刻公布的进展,恰逢与马斯克xAI「Colossus」项目的算力军备竞赛白热化阶段。
面对“星际之门”计划高达5000亿美元的宏伟蓝图和分阶段巨额融资的复杂性,外界不乏对其能否顺利落地的疑问。马斯克曾公开质疑该项目的资金保障,称软银集团(SoftBank)并未确保足够资金。奥特曼通过展示“宏伟、美丽的建筑群” 正在拔地而起的实际进展,无疑为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旨在向投资者、合作伙伴乃至公众传递项目正从概念走向现实的积极信号。这对于一个依赖持续、大规模融资的项目而言至关重要。
“星际之门”(Stargate LLC)是由OpenAI、软银集团、甲骨文以及阿布扎比的投资公司MGX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该计划目标宏大,拟在2029年前在美国本土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首期将立即部署1000亿美元。其战略目标远不止于硬件堆砌,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考量,包括: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为全球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支持美国本土的再工业化进程、提供关键的国家安全战略能力,并最终为全人类福祉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该项目甚至被视为对美国国防部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升AI模型的训练能力和为军事力量提供必要的远程计算支持。
高达5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使其成为历史上最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堪称“AI时代的曼哈顿计划”。其核心使命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一种在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作上超越人类的高度自主系统。这一雄心勃勃、近乎科幻的目标,是吸引巨额资本和顶尖人才投身该项目的关键驱动力,也使得“星际之门”不仅仅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一场关乎技术未来的豪赌。
除了AGI的终极追求,“星际之门”计划也清晰地反映了美国在全球AI竞赛中巩固其领导地位的地缘政治意图,尤其是在面对中国等竞争对手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为该项目站台,而项目公开宣称的目标中也包含了“确保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提供保护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这些表述,加之与中国DeepSeek等AI模型的比较 和“AI军备竞赛”的论调,都凸显了“星际之门”超越纯商业范畴,带有准国家级战略的色彩。
甲骨文公司在阿比林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参与程度远超普通的云服务提供商。甲骨文不仅是项目的投资方之一,还深度参与了该地超级计算机的设计、交付、硬件采购乃至后续运营。这一深度合作关系,对于历史上严重依赖微软Azure云服务的OpenAI而言,标志着其计算资源策略的潜在转变和多元化。
“星际之门”项目的落地,显著提升了甲骨文在AI基础设施竞赛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全球领先AI实验室的关键技术伙伴,这对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而言是一次重大胜利。尽管微软Azure一直是OpenAI主要的云合作伙伴,甲骨文在“星际之门1号”设计、建设和运营中的深度介入,不仅为OpenAI提供了计算资源的新选择,也强力证明了OCI在支持大规模AI工作负载方面的能力。
此外,分阶段部署GPU的策略,也体现了项目方在风险管理和技术适应性方面的考量。计划在2026年之前投入64000块GB200 GPU是巨大的财务和后勤挑战。分阶段实施(首批16000块)不仅有助于现金流管理,还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根据技术发展和运营经验进行调整。考虑到AI硬件技术的飞速迭代,这种策略也为后续阶段整合更新、更高效的芯片(例如Blackwell的后续产品或OpenAI自研芯片)保留了灵活性,避免了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被锁定在单一技术代际的风险。这对于一个耗资数千亿、周期长达数年的项目而言至关重要。
“星际之门”的雄心远不止于阿比林。根据规划,OpenAI计划在美国本土构建一个由5到10个AI超级计算园区组成的网络,每个园区都可能具备1GW甚至更高的电力支持能力。目前,项目团队已在全美16个州积极评估潜在的园区选址,其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地。
更引人注目的是“OpenAI为国家”(OpenAI for Countries)这一全球拓展计划。作为“星际之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将“星际之门”的模式推向全球,通过与感兴趣的国家政府合作,帮助其建立主权AI基础设施,根据当地需求定制ChatGPT等AI应用,并共同培育本土AI生态系统。OpenAI将此举措定位为推广“民主AI轨道”(democratic AI rails),并计划首期启动10个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向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扩张已在考虑之中。
“OpenAI为国家”计划的推出,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地缘政治和市场扩张考量。通过协助他国建立“主权AI基础设施” ,OpenAI不仅能够将其技术和“民主AI”理念推广至全球,为自身创造新的市场和依赖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并服务于美国的地缘战略,以抗衡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在AI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构建分布式的AI基础设施网络,也是一项明智的风险分散和人才招揽策略。单一地点可能面临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或地方政策变动等风险。此外,不同州和不同国家拥有各自独特的熟练劳动力、高校研究伙伴、能源成本结构以及监管环境。这种分布式布局有助于项目在不同维度上优化运营效率和资源获取。
“星际之门”计划的宏伟蓝图,需要同样量级的资金支持。高达5000亿美元的预计总投资,使其融资结构、投资者背景以及资金落实情况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星际之门”的核心投资方阵容强大,包括OpenAI、日本软银集团、甲骨文公司以及来自阿联酋的投资公司MGX。其中,软银和OpenAI是领导伙伴,软银主要承担财务责任,而OpenAI则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将出任该合资公司的董事长。
根据报道,在首期1000亿美元的部署计划中,软银和OpenAI各自承诺投入190亿美元,甲骨文和MGX则分别投入70亿美元。这四家核心伙伴的股权投资构成了启动资金的重要部分。微软(Microsoft)虽然是OpenAI长期的重要战略技术伙伴,并且在“星际之门”项目中也扮演关键技术支持角色,但其并非Stargate LLC本身的初始股权投资方。
软银集团在OpenAI的融资版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25年4月,OpenAI宣布完成一轮高达40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软银承诺领投300亿美元。然而,这笔巨额投资,特别是软银较大份额资金的到账,附带了一个关键条件:OpenAI必须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之前,将其营利性子公司转型为更传统的营利性实体,具体来说是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如果这一“融资条件”未能满足,软银的投资额可能会大幅缩水至200亿美元,或第二期交割金额降至100亿美元。
面对如此压力,OpenAI最终选择采纳PBC模式。根据新的架构,OpenAI的非营利母公司将继续保留对整个组织的控制权和多数股权,而其营利性分支则转型为PBC。这一转变旨在平衡OpenAI坚持其“确保AGI惠及全人类”的使命与获取大规模研究所需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PBC结构取消了此前“利润上限”(capped-profit)模型对投资者回报的限制,该限制曾被认为是阻碍OpenAI吸引更大规模投资的因素之一。在这轮400亿美元的融资中,约有180亿美元被指定用于OpenAI在“星际之门”项目中的承诺投入。
软银附加的投资条件,不仅赋予了其对OpenAI公司结构乃至长远战略的显著影响力,也为其自身投资降低了风险。若OpenAI未能转向更具商业可行性的框架,软银的资金投入将相应减少。这一条款有效地促使OpenAI朝着更符合投资者回报预期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为“星际之门”这样资本极度密集的项目持续融资至关重要。
尽管OpenAI的营收增长势头迅猛——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116亿至127亿美元,较2024年的37亿至40亿美元有大幅增长——但其支出也同样惊人。据报道,OpenAI在2024年的运营成本高达90亿美元,导致亏损50亿美元。
计算成本是导致这些亏损的主要原因。预计仅2025年,OpenAI在微软Azure上的计算支出就可能达到130亿美元。此外,OpenAI自身对“星际之门”项目承诺的190亿美元投资,也构成了另一项巨大的长期财务负担。分析师们对这种高强度的“烧钱”模式以及“星际之门”这类需要漫长投入周期才能看到回报的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表示担忧。
OpenAI正面临一场严峻的竞赛:其营收增长速度虽快,但仍难以追赶上训练和部署日益庞大的AI模型以及建设“星际之门”等必要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指数级成本增长。2024年90亿美元成本对应40亿美元营收的数字触目惊心。即使2025年营收实现三倍增长,如果成本同比例放大,亏损额可能进一步扩大。OpenAI对“星际之门”的190亿美元承诺是在运营计算成本之外的一项持续多年的资金消耗。这种模式若无持续的、大规模的融资支持,或者AI服务的成本-营收结构发生戏剧性转变,将难以为继。
“星际之门”计划的宏伟目标,不仅考验着项目方的融资能力,更对其技术实现路径提出了严峻挑战。从核心的计算芯片到庞大的能源供应,再到复杂的系统集成和部署,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星际之门”计划的核心算力架构中,英伟达Blackwell架构的GB200 GPU集群正树立起新的性能标杆。这款革命性芯片通过双Die封装技术集成1040亿晶体管,突破传统光刻机曝光极限的850mm²芯片面积,搭配第五代NVLink实现的1.8TB/s双向带宽,使得72块GPU集群形成130TB/s的通信域。液冷系统支撑的单GPU 1000W功耗设计,让单机架72 GPU的720 PFLOPS训练性能成为可能,FP4算力较前代H100提升5倍的同时,能效比达到89 FLOPs/W的行业新高。这种硬件霸权不仅体现在物理性能层面,更通过第二代Transformer引擎对FP4微缩放格式的支持,以及NVLink Switch芯片构建的576 GPU无缝通信网络,形成软硬协同的生态护城河。
面对英伟达的技术统治,OpenAI正以双轨策略寻求突破。短期内,64000块GB200 GPU集群的部署已成既定事实,单GPU年电费4200美元与液冷系统带来的37%基建成本增幅,迫使项目方接受技术妥协。甲骨文提供的混合云架构试图在英伟达生态绑定与算力弹性需求间寻找平衡点,而引入AMD MI300系列芯片的备用方案则显露了供应链多元化的布局意图。长期来看,台积电3nm工艺流片在即的自研推理芯片,正朝着50%能效提升的目标推进——博通提供的接口设计与模块化NVLink兼容架构,使该芯片能针对700亿参数模型进行深度优化,预计2026年可替代15%推理任务,但模型训练仍将深度依赖英伟达集群。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正在重塑AI硬件生态的权力结构。英伟达凭借Blackwell架构占据全球AI训练市场92%的份额,其CUDA生态与第二代Transformer引擎的软硬协同效应持续巩固统治地位。而OpenAI则通过存算一体设计优化数据流路径,在以太网上实现80% NVLink性能保留的技术突破,试图撕开生态裂缝。更具战略意味的是,“OpenAI为国家”计划正将16国主权AI设施纳入技术同盟,阿联酋MGX基金的注资则构建起地缘政治筹码。当核能供电方案开始对冲15GW电力需求的风险时,这场算力竞赛已演变为生态控制权、能源主权与地缘影响力的多维战争。
技术迭代的生存法则在此显露无遗。Blackwell架构每年18%的算力成本降幅,正与OpenAI必须维持的300%营收增速形成残酷对冲,5亿美元流片成本相当于其2024年全年亏损额的现实更凸显破局难度。但2030年技术临界点的预测依然诱人:英伟达Ruby架构的HBM4内存带宽翻倍计划、OpenAI自研芯片的40%推理替代目标、核能供电占比突破40%的能源重构,这些变量共同指向一个算力主权重新分配的未来。在德州荒漠的液冷机架轰鸣声中,这场博弈的本质早已超越硬件性能的较量,成为塑造AGI时代权力格局的先导战役。
“星际之门”计划的能源需求是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估计,整个项目网络建成后,总电力需求可能高达15吉瓦(GW),而像阿比林这样的单个园区最终可能消耗高达5吉瓦的电力。这一体量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总用电量。微软为其参与的“星际之门”相关设施也考虑采用核能供电方案。
为满足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并兼顾可持续性,项目方正在探索多管齐下的能源策略,见下图表所示。
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稳定、可靠且日益清洁的电力来源。高达15GW的总需求对任何私营企业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现有电网已不堪重负。尽管SMRs 和大规模太阳能+储能等方案被寄予厚望,但其部署周期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例如SMRs在美国的商业化部署最早也要到2030年以后)。这将迫使项目在初期乃至中期严重依赖天然气发电,这不仅带来环境方面的压力,也受到天然气价格波动的影响。能源战略的任何重大失误都可能对“星际之门”造成致命打击。
在AI基础设施的军备竞赛中,OpenAI的“星际之门”并非唯一的巨无霸。埃隆·马斯克领导的xAI公司,凭借其“巨像”(Colossus)超级计算机项目,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决心,成为OpenAI最直接和强大的竞争对手。两大巨头在算力、资金、技术路线乃至理念上的碰撞,预示着未来AI领域格局的深刻变革。
埃隆·马斯克的xAI公司已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迅速建成并投入运营其名为“Colossus”的超级计算机集群,马斯克本人将其称为“计算的超级工厂”(Gigafactory of Compute)。
“Colossus”项目的建设速度令人瞩目。据称,首批10万块GPU在122天内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随后又在92天内将GPU数量翻倍至20万块。根据xAI官网披露,接下来GPU将扩展到100万块。这种“马斯克速度”是其旗下企业的一贯特征 ,旨在快速形成规模效应,挑战OpenAI等现有市场领导者。即便这意味着在项目初期可能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例如最初依赖临时性的天然气涡轮机供电),其核心目标是尽快拥有强大的AI模型训练和迭代能力。
“Colossus”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利用了马斯克旗下其他公司的协同效应。最显著的例子是采用了特斯拉(Tesla)的Megapack大型储能电池系统,用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应对电网波动。这种内部生态系统的整合能力,为xAI提供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组件更强的控制力,并能试验集成的解决方案(例如AI管理的电力系统)。这与“星际之门”依赖外部合作伙伴联盟的模式形成了对比。
在核心的GPU部署方面,“星际之门”和“Colossus”展现了不同的策略和规模。
虽然“星际之门”将采用更新一代的GB200 Blackwell芯片,其单卡性能和能效比较H100/H200有显著提升。但“巨像”项目凭借更早的启动和更快的部署速度,目前在GPU的绝对数量上占据优势。这种差异反映了两者在战略时间表和风险偏好上的不同: “星际之门”押注于下一代GPU的卓越性能,可能面临新芯片供应的早期限制;而“巨像”则优先选择了快速部署当时已相对成熟的顶级技术,以期尽快形成庞大的算力基础。
此外,xAI公开宣称的百万级GPU目标,无论最终采用何种型号的GPU,其本身就构成了AI算力竞赛中的一个强大心理基准和声明。它向市场传递出xAI致力于构建全球最大规模(按原始GPU数量计)计算集群的信号,这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其AI训练能力和雄心的认知,即便“星际之门”采用GB200的集群架构可能在效率上有所不同。
尽管xAI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其融资能力惊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埃隆·马斯克本人的品牌效应、其现有投资者网络(例如来自特斯拉、SpaceX的投资者)以及其在执行雄心勃勃技术项目方面的声誉。xAI在2024年底成功完成60亿美元的C轮融资,吸引了包括A16Z、贝莱德(BlackRock)、富达(Fidelity)、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沙特王国控股(Kingdom Holdings)、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MGX、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卡塔尔投资局(QIA)、Valor Equity Partners以及Vy Capital在内的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公司估值达到500亿美元。
进入2025年4月和5月,市场报道称xAI正在寻求一轮高达200亿至250亿美元的新融资。若此轮融资成功,合并了社交媒体平台X(前身为Twitter)的xAI控股公司(XAI Holdings)的估值可能超过1500亿美元。据称,此轮融资的潜在领投方包括英国增长基金(BGF)、红杉资本、淡马锡(Temasek)以及软银旗下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这笔巨额资金的部分用途将是偿还现有债务(xAI每月需支付高达2亿美元的利息 ),更重要的是为“Colossus2”超级计算机的进一步扩建以及更先进AI模型的研发提供支持。
xAI与X平台的合并,为xAI提供了训练其AI模型Grok所需的宝贵数据资源(来自X平台数亿月活跃用户的数据)。然而,这也使其财务状况与X平台的债务负担纠缠在一起,影响了其融资需求和投资者的估值考量。X平台因马斯克收购而背负的沉重债务及其高额利息支出,意味着xAI寻求的200多亿美元融资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用于缓解这一财务压力。因此,xAI的投资者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承担了X平台的财务风险,这使得对合并后实体超过150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一个综合了AI发展潜力和社交媒体平台资产负债的复杂计算.
除了在技术和资本层面的较量,OpenAI和xAI在人工智能的发展理念和目标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OpenAI,特别是通过其“OpenAI为国家”计划,倡导发展所谓的“民主AI”——即在设计、开发和部署过程中融入并保护长期存在的民主原则,强调用户选择的自由,防止政府利用AI集中权力,并维护自由市场竞争。这一理念被定位为对抗“独裁AI”的另一种选择。
埃隆·马斯克则将其xAI的旗舰模型Grok定位为“追求宇宙真理”(maximally truth-seeking AI),即使其输出的“真理”可能与当前的政治正确或主流叙事相悖。马斯克对OpenAI的批评,常常围绕其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转变,以及他认为OpenAI模型中存在的过度审查或意识形态偏见。在性能方面,Grok 3据称在一些基准测试中(如LMSYS聊天机器人竞技场)已超越OpenAI的GPT-4o等模型。
“民主AI”与“求真AI”的理念之争,并不仅仅是哲学层面的探讨,更是一种市场定位和品牌塑造策略。它们分别吸引具有不同价值观和需求的用户群体,并可能影响各自与政府及监管机构的互动方式。bwin必赢官方授权平台OpenAI的“民主AI”叙事,更容易与西方政府对AI安全、伦理以及抵制独裁技术影响力的关切产生共鸣,这有助于其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而马斯克Grok的“求真”定位,则可能吸引那些对主流信息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他AI受到过多审查或偏见影响的用户。这种基于价值观的品牌差异化,有助于在AI市场中开辟出独特的细分领域。
同时,AI模型在各类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例如Grok 3据报的领先成绩,据传Grok3.5更惊艳),也被双方用作不仅证明技术优越性,更是间接验证其背后发展理念正确性的工具。如果Grok凭借其“求真”理念持续在性能上领先于在“民主AI”或更强调安全约束框架下开发的模型,马斯克可能会以此论证其相对宽松的研发路径能带来更优结果。反之,若OpenAI的模型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广泛实用性方面表现卓越,则更能支持其谨慎、与民主价值观对齐的发展道路。因此,这场AI的“军备竞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理念之争,而性能指标则成为了这场争论中的重要“弹药”。
萨姆·奥特曼在X平台展示的“星际之门1号”建设图片,无疑为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关注度。然而,拨开宣传的迷雾,对“星际之门”的可行性、财务可持续性及其在激烈AI竞赛中的真实前景,仍需进行冷静和深入的分析。
将“星际之门”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对OpenAI及其合作伙伴而言,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需要克服前述的技术难题——包括确保尖端AI芯片的稳定供应、解决GW级的能源需求并实现可持续供电、建设和运营多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还需要应对复杂的项目管理、漫长的建设周期以及多方合作带来的协调成本。
奥特曼发布的建设进展图片和甲骨文等伙伴的积极表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项目的初步势头。然而,考虑到项目整体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这些早期信号是否足以证明其能够克服重重执行风险,仍有待观察。该项目的可行性,实际上取决于技术突破、巨额资本持续注入以及地缘政治意愿这三大支柱能否在未来多年内保持高度协同和稳定。任何一个关键路径(例如SMRs未能按时商业化,或后续融资受阻)的失败或重大延误,都可能危及整个计划。这要求项目在多个高度复杂的、相互依赖的领域都实现近乎完美的执行。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星际之门”的构建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AGI或破产”的豪赌。其惊人的成本和规模,是以对AGI的最终追求作为合理性支撑的。虽然当前的AI技术已展现出巨大价值,但其本身并不必然需要耗资5000亿美元的专属数据中心网络。如果AGI的实现比预期更为艰难,或者其实现路径最终证明需要不同类型的计算范式或基础设施,那么为当前设想的AGI路径而巨资打造的“星际之门”,届时可能面临利用率不足或配置失当的风险。
OpenAI的财务状况是评估“星际之门”可持续性的另一个关键维度。尽管其营收增长迅速,但高昂的研发和运营成本(尤其是算力成本)导致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OpenAI自身对“星际之门”高达190亿美元的初期承诺,以及未来数据中心网络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将进一步加剧其财务压力。
向公益公司(PBC)转型,旨在通过取消利润上限来吸引更多传统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入场,从而为“星际之门”这类资本密集型项目输血。然而,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AI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烧钱”本质。除非OpenAI能找到一条可行的、能产生巨额利润的商业化路径,以覆盖其庞大的支出并为投资者提供回报,否则“星际之门”的长期运营资金来源仍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持续依赖外部融资来填补运营亏损和基础设施投入,无异于行走在财务钢丝之上。
与马斯克xAI的“巨像”项目相比,“星际之门”在资金来源、建设速度、技术选型和发展理念上均有所不同。“巨像”凭借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和旗下公司的协同效应,在初期建设速度和GPU部署规模上显得更为激进。其融资也更多依赖马斯克的个人号召力和对未来“求真AI”的愿景。
“星际之门”则更像一个多方参与的产业联盟,其目标更为宏大(直指AGI和国家战略),但也因此面临更复杂的协调和更漫长的建设周期。英伟达GB200与H100/H200之间的代际差异,也使得两者在短期内的算力对比并非简单的数量比较。
然而,两者共同点在于对AI算力的极致追求,以及对能源供应的巨大依赖。这场算力竞赛的结果,不仅将决定哪家公司能在下一代AI模型研发中占据领先,也将深刻影响全球AI产业的格局和技术发展方向。
萨姆·奥特曼的“星际之门1号”发帖,无疑为AI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图景。然而,在为这一宏伟计划欢呼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星际之门”计划的成功,将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可能加速AGI的到来,并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和经济变革。但其失败的代价也同样巨大,可能造成巨额资本的浪费,并对参与其中的公司和投资者造成重创。
目前来看,“星际之门”更像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世纪豪赌。它既有坚实的合作伙伴基础(如甲骨文、软银、英伟达、微软的技术支持),也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初步的建设进展。但其在资金完全落实、能源可持续供应、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及长期财务平衡等关键问题上,仍面临诸多悬而未决的挑战。
对于行业观察者和投资者而言,与其简单地将其视为板上钉钉的未来,不如将其看作一个动态演进的复杂系统。密切关注其后续融资进展、关键技术节点的突破、能源方案的实际部署以及其与xAI等竞争对手的互动,将是判断“星际之门”最终是驶向星辰大海,还是沦为明日黄花的关键。这场围绕算力的终极竞赛,大幕刚刚拉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等四部法规的决定
被封两年,塌房网红疑似想“借壳复出”?曾是“中老年妇女收割机”,直播时嫌粉丝“穷”
山西一外卖小哥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当事人:高考后打暑假工,送外卖没有父母在工地累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47%,纳指涨0.98%,标普500指数涨0.78%,苹果涨超4%,谷歌、特斯拉涨超2%。
亚洲杯:日本男篮决胜被轰11-0惜败伊朗 富永启生22分霍金森20+17
公费师范生成了香饽饽,高分学霸放弃清北、985等传统名校,哄抢二本公费师范生,原因是什么?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