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AI)重塑各行各业、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货币日益普及时,一个紧迫的问题浮现: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能源需求?AI 与加密货币都是“耗电大户”,且呈分布式爆发之势,政策难以追赶。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能源的生产、输配与储存——可再生能源应该挑起大梁。
让我们看看 AI 与比特币如何驱动下一场能源革命,以及这对澳大利亚乃至全球意味着什么。
ChatGPT、Midjourney、自动驾驶等 AI 模型依赖高性能计算,这可不是普通笔记本能扛的活。训练一次大语言模型所耗电力,相当于 100 户澳洲家庭一年用量。上线后,推理(实时处理)要求服务器 7×24 运转,而这些服务器往往位于高能耗数据中心。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 2026 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可能翻倍,主要推手正是 AI 和云服务。目前,数据中心已占全球用电的 1–1.5%,五年内或突破 3%。
对澳大利亚而言,随着 AI 深入医疗、采矿、农业与物流,对持续、清洁、可扩展能源的需求将激增。我们需部署智能电网、储能系统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才能跟得上——有趣的是,AI 同时也能帮助优化这些解决方案。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账本(区块链)依赖“工作量证明”机制:矿工通过算力竞争来验证交易。这种方式安全性高,却极度耗能。比特币网络年耗电量已超越阿根廷、荷兰等整个国家。虽然挖矿正转向廉价或“搁浅”能源区(如加拿大水电、德州伴生气),争议依旧。
批评者称比特币是气候灾难;支持者则认为其为过剩可再生电力创造了稳定买家。现实是两者兼而有之:矿场会涌向电价最低的地方,如果那里恰好是光伏、风电、水电或地热,就能实现“绿色挖矿”。
2023 年比特币矿业委员会报告显示,全球比特币挖矿能源结构中 59.9% 来自可持续能源,但距离“清洁加密”仍有长路。
有趣的是,AI 正被用来优化比特币挖矿:算法可实时把算力迁移到电价最低或可再生电力最充裕的时段与地区。部分矿场甚至根据光伏或风电出力曲线来调度挖矿,成为灵活的“需求侧响应”。
反过来,比特币矿商也开始投资建设模块化数据中心、离网电源等共享基础设施,为 AI 运算服务。这种“共生”关系可能颠覆传统电网范式——灵活负荷将主动跟随可再生发电,而非以往的发电跟随负荷。
能源未来的关键,是可再生能否快速扩张,bwin必赢官方网站以满足这些爆炸式增长的数字需求。好消息是:我们正在路上。澳大利亚屋顶光伏普及率全球第一,大型风光项目也在加速。但现有电网并非为“双向潮流”或来自数据中心/矿机的需求尖峰而设计。
• 虚拟电厂(VPP):把家庭光伏、户用电池、电动车等分布式资源整合调度。
政策层面已开始响应:新州《电力基础设施路线图》与联邦《容量投资计划》都在激励可调度可再生能源——这正是下一阶段的关键。
虽然比特币短期内不会取代澳元,但全球采用已现端倪:萨尔瓦多 2021 年将其设为法定货币,货币不稳的国家亦在考虑用其对冲通胀。
若要真正“通用”,比特币必须在可扩展性与能耗上大幅改进。采用“权益证明”的以太坊已将能耗砍去 99% 以上;比特币社区也在讨论转向类似机制,或更依赖闪电网络等二层方案。无论哪种路径,能源议题都会占据中心位置。
与其把 AI 和比特币视为能源系统的威胁,不如把它们当作催化剂。只要政策与投资得当,它们就能加速迈向更智能、更灵活、更可再生电网的转型。
AI 与比特币的崛起正在重塑能源经济学。它们不仅消耗电力,更将决定能源“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生产、储存与交易。
澳大利亚有机会引领这场对话,但需要勇气、清晰的战略,以及对数字时代“能效”概念的全面重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