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策略研究——基于能耗定额与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

  

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策略研究——基于能耗定额与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图1)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对实现国家节能目标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通过探讨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策略,重点分析能耗定额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效果,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努力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策略逻辑结构。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策略主要内容包括能耗定额、合同能源管理、必赢官网首页节能管理平台、政策优化、技术创新、政府支持和资金支持。其中能耗定额能够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考核标准,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考核标准。合同能源管理则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分担风险,与能耗定额协同作用,共同推动节能改造。

  建筑能耗定额的作用。建筑能耗定额是指对建筑物在一定时期内的能源消耗进行定量化管理和控制的标准,其主要作用包括:能耗定额为不同类型的建筑提供了具体的能耗标准,使得各单位能够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能耗管理和考核;通过设定能耗定额,可以控制和减少建筑物能源消耗,推动节能改造;为节能考核提供了量化的指标,便于监督和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的作用。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建筑业主可以获得节能改造所需的资金支持,减少财政压力;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专业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方案,提升节能效果;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与建筑业主共同承担节能改造的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建筑能耗定额与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改造中具有紧密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耗定额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考核标准。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根据能耗定额标准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能耗监测和评估,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必赢官网首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耗定额通过设定标准和考核机制,推动建筑物达到节能目标;合同能源管理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建筑物实现这些目标;能耗定额和合同能源管理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建筑节能改造。能耗定额提供了明确的节能目标和考核标准,而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手段和保障。

  ——关键措施。从经济学角度,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外部性特征,从效益角度看,资本投入可带来社会效益但不一定有经济回报。因此,破解这类外部性问题,需要创新发展机制。经验表明,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各自优势,才能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快速发展。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十四五”全社会节能的实施意见》强调,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苏省陆续制定《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能耗定额和计算方法》《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等地方标准,明确了公共机构可以定量评价与考核的指标,使公共机构在国家宏观政策与日常具体节能工作之间找到了落脚点。把节能效益作为资产投放到市场,是化解节能减排外部性的创新性构想。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与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合作,实现能源管理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江苏省大部分党政机关都已开展落实了以能源费用托管模式为主的合同能源管理,从实施效果来看普遍取得良好的节能效益。科技进步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节能改造及运维管理必须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实现能源总量控制、工作效率提高。

  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平台是由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有关企业于2021年底建成的,功能包括能耗统计、用能分析、监控预警、示范创建、评价考核、用能诊断和碳排放测算等。通过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节能策略,保障了能耗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能耗定额政策落地和节能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应用的对标行动,引导公共机构依据能耗定额规范用能行为,加强节能精细化管理,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年度用能计划、开展能效对标并进行能耗费用约束。

  加大考核力度。通过节能工作考核,倒逼定额管理有效落地。依据能耗定额标准,向管辖范围内公共机构下达年度节能目标,并根据实际能耗情况进行考核和调整。从能耗强度和能效水平两个方面降低能源消耗,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建立监督奖惩机制。研究制定对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机制,创新奖励方式,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联合财政、电力等部门探索超限额加价等惩罚措施,从制度上保障节能效果。

  江苏省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具体措施,推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市场化进程。主要政策和措施包括:《江苏省“十四五”全社会节能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公共机构应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模式,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实施节能改造。《关于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解决了在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遇到的节能量认定、财政支付途径、招标投标以及合同签订等问题,强调了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性。《公共机构能源托管规程》进一步规范了公共机构实施能源托管项目的基本要求。

  江苏省绿色建筑引导资金在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江苏省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文件强调优先支持,即公共机构应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项目,确保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和科学性;项目储备库管理,即申报项目经遴选后将纳入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绿色建筑)项目储备库管理,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资金支持的项目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和推广价值。

  资金支持。江苏省设立了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绿色建筑),用于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节能改造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

  技术支持。江苏省绿色建筑引导资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项目评估和培训服务,帮助公共机构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和方案,提高节能项目的实施效果。

  示范效应。通过资金支持,江苏省涌现出一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这些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节能管理过程中,政策的优化是确保节能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基于江苏省策略分析提出的具体优化策略。

  完善能耗定额标准。随着公共机构规模扩大、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原有的能耗定额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求。通过全面统计调研与深入分析公共机构建筑能耗的基础数据,优化能耗定额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确保能耗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加强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作。深化研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从单个项目托管,到整县域级别的合同能源托管模式。选择积极性较高的区县作为示范,探索推进整县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经验。组织公共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宣传培训,提升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公共机构的节能效果,积极探索推动公共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耗数据的精准监控和管理,提高节能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加强政府服务与制度保障。制定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的协同与保障政策和标准,消除合同能源管理中的风险和矛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培育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仲裁服务,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纠纷解决方案。

  能耗定额管理方面,自2021年《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能耗定额和计算方法》和《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以来,江苏省公共机构总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分别下降了13.78%、24.86%、39.87%。特别是能耗定额标准与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平台融合后,仅2022年度超约束值公共机构数量就从5447家下降到1932家,下降率达到64.53%。

  合同能源管理方面,江苏省大部分省级机关、13个地市的党政机关都已开展落实了能源费用托管模式为主的合同能源管理,从实施效果来看普遍取得良好的节能效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公共机构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节能效果,还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节能管理数字化方面,节能管理数字化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江苏省公共机构在节能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1月至8月,全省公共机构综合能耗较去年同期降低3.09%,节约标煤3.94万吨,减碳量10.4万吨。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和用能改进建议,多个公共机构实施了节能改造。平台的迭代升级让节能管理与考核工作有了新抓手,激发了全省公共机构推进节能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