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促消納能源低碳轉型有序推進

  當前,我國已進入實現碳達峰目標、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期。我國統籌能源安全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再上新台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佔比達35.2%,較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穩步提升,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廈門大學經濟學院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能,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同時推動煤電等傳統高耗能產業節能降碳,打造產業綠色發展新能級。

  走進寧波一家鋼鐵企業廠區,道路潔淨、綠植成群,“廢水池”中錦鯉嬉戲。據了解,該公司利用再生水替代工業水,進行污水深度處理﹔升級煉鋼渣處理技術,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9%以上﹔利用廠房屋頂進行光伏發電,年發電量可達566萬千瓦時,節約標准煤181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200噸。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當地以綠電消納替代為主抓手,建設零碳產業園,建成國家級綠色園區、工廠16個,建成內蒙古首條光伏全產業鏈和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新能源乘用車生產線,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煤制烯烴項目關鍵設備成功投產,成為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塔裡木油田建成的光伏項目正在探索“綠電直連”。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必赢官网首页該項目自今年1月並網發電以來,累計生產綠電突破2億千瓦時,待其綠電直連全面落地,將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首個百萬千瓦級綠電直連項目,每年將直供園區企業21億千瓦時綠電。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快速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在能源行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在河北張家口,人工智能大模型接入電力系統,進行智能控制、設備巡檢,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運行效率﹔在騰格裡沙漠,光伏板產生的綠電信息被“虛擬電廠”實時錄入,經智慧大腦計算,實現削峰填谷、智能調度……

  “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精准預測新能源發電量與負荷需求,推動建設多元協同、多能互補的新型電力系統,助推能源綠色發展﹔傳統燃煤發電廠通過智能化監控、操作及管理技術,可對發電過程中高碳排放環節進行智能控制及優化,降低碳排放強度與系統能耗,為能源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孫傳旺表示。

  過去五年,我國“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但也面臨著新能源消納壓力增大、高耗能行業深度降碳困難、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推廣應用受限等挑戰,亟待通過政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實現“破局”。

  做好新形勢下新能源消納工作,是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內容。此前印發的《關於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探索創新新能源生產和消費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更好滿足企業綠色用能需求。

  “提效能、降排放、促消納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孫傳旺建議,要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新能源利用與外送水平﹔深化產業鏈協同,促進產業綠色化與綠色產業化﹔健全市場交易機制,構建現代化能源市場治理體系。(實習生郭亦瑾對本文亦有貢獻)

提質增效促消納能源低碳轉型有序推進(图1)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